关于我们

质量为本、客户为根、勇于拼搏、务实创新

< 返回新闻公共列表

长春网站建设 - 万物互联时代,如何让“物”安全稳定的联网

发布时间:2017-05-23 15:26:58
【联动i访谈第222场-物联网产业跨界交流专场】 嘉宾:张荣华,米尺网络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主持人:林正峰,上海万物通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组织者:联动原素&《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 嘉宾简介: 张荣华,米尺网络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历任法国爱斯特尔(中国)公司(现被ANSYS收购)技术总监、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总体技术部资深主管。经历理论研究、外企国企实践到独立顾问,是工业控制与安全领域资深专家。 主持人简介: 林正峰,合肥工业大学电子技术专业。15年互联网行业经验,8年物联网经验。历任city network技术部经理,上海数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万物通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四大业务板块智慧城市、智慧海洋、卫星数据服务、产业基金。上海公司主要经营内容为向为政府提供智慧城市领域基于位置服务的物联网公共安全及应急救助平台的投资、研发、建设、运营一揽子解决方案。 主要问题 林正峰:张总,请您先介绍一下公司的成立背景和团队的基本情况。 张荣华:团队核心成员都有长期从事工业控制、互联网与软件服务的跨界经历,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及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了顺应物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成立了米尺网络,专门针对物联网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 公司联合创始人为裘勇刚、赵诚、张荣华。裘勇刚:公司召集人,在Synnex、Intermec、Wavelink等企业担任高管,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市场拓展经历。赵诚:产品负责人,工作经历包括:上海交大任教,交大盈河技术负责人、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T总监,最近十年专注于企业应用、互联网应用、以及移动计算软件的研发。有丰富的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经验。张荣华:技术负责人,先后在上海交大、法国爱斯特尔技术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从事教学、科研、及咨询等工作。专长工业控制、高安全嵌入式应用的技术与实践。近几年关注物联网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另有10人开发团队,长期从事企业应用、移动计算及嵌入式应用开发,有大量项目和产品开发的经验,目前已将主要精力转入到现有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技术服务。 林正峰:张总,物联网领域非常广泛,公司目前是如何定位的呢? 张荣华:讲公司定位以前,先说一下我们对物联网的理解。我们对物联网有以下认知:首先,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必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影响未来世界的方方面面。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物联网技术可以简单地分成三个阶段:联网阶段、数据应用阶段、智能计算阶段。联网阶段是要解决“物”的网络接入问题,它是物联网成立的先决条件;数据应用阶段是“物”联上网后,长春网站制作,长春网站制作,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应用,产生价值;在智能计算阶段,“物”不仅仅是数据的贡献者,还是消费者,即所有“物”都具备智能计算功能。那个时候,所有物联网的终端就象我们今天人人捧着手机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交流。 我们认为在短期内(3至5年),首要任务是解决物联,即让目标设备和系统等接入网络,形成物联网。之所以认为3至5年,主要是考虑到目前的物联网专用的基础网络,比如NB-IoT,成熟需要个过程,在此之前无法大规模应用。现在有大量的投入在做,近几年会有解决方案的,比如LoRa已经有部署了。 单从联网技术的角度看,似乎不是问题,我们已经有太多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设备和系统的数字化和通信互联。但要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而实现“万物”互联,问题就出来了。比如: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显然无线要好一些,至少不用布线,但现有的无线环境不支持……所以要搞低功耗广域网。还有,各种各样的设备:数字化设备(协议各不相同)、非数字化设备(模拟信号),甚至是无传感器的非电气设备,如何接入?大量存量的“物”也是有联网的需求。此外,成本也是问题,量一上去,成本的问题就出来。正因为有上面的理解和问题,结合我们的积累和资源,现阶段我们主要关注设备如何接入物联网,产生数据,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持。这就是我们的定位:简单的说,提供物联的解决方案,让“物”联上网。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产品、技术服务商有相关的能力,而且有很多已经具备条件、或已经开始提供服务。但目前这个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各家方案都有自身的特色,都有机会,特别是在各自熟悉的垂直领域。 林正峰:张总,那么米尺关注在物联网的哪个应用领域?

/template/Home/Zkeys/PC/Sta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