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公共列表
长春建网站 - 撕掉这台“互联网汽车”的伪装
发布时间:2017-05-23 15:26:58
摘要:
这不是“互联网汽车”,而是一台添加了互联网元素的普通汽车,是“汽车互联网”的产物。
本周在杭州云栖小镇,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发布了号称"全球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名头虽然响亮,但仔细看下来,实在是名不副实。
作为上海MWC展会媒体团的成员,我有幸比普通观众更早更近地体验了荣威RX5,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车里那几块可以互动的屏幕。工作人员也自豪地讲:目前中控、仪表盘、后视镜,三块屏幕可以搭配工作,同步进行,作为一个IT男,长春网站制作,这种配置让我颇感兴趣。此外,工作人员介绍了"互联网化车载系统软件"、"集成了地图精准导航等行车和用车产生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等等,听起来确实是一款闪耀着互联网光芒的汽车。
另一方面的介绍也让我喜欢:理工男普遍对汽车比较感兴趣,这款新车的各种性能指标足以吸引关注。两款缸内中置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百公里加速比同级SUV快,百公里刹车距离比同级短,油耗也比同级SUV低,这些指标和参数听起来也很好啊。
然而,当我离开展台冷静下来,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我心目中的"互联网汽车"么?
什么是互联网汽车?
围绕汽车所做的互联网创新通常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是能在行驶方面创新的"互联网汽车",没有发动机变速箱完全靠电力驱动的特斯拉,主攻无人驾驶技术的谷歌,是这方面的代表,因此当绝大多数人谈及"互联网汽车"时,都下意识地拿这两家企业做标杆。
要实现这样的创新突破,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保障,还要有颠覆性的设计理想,更要在安全方面有完善的准备,确实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而也因为如此,业界对阿里巴巴和上汽联合推出的互联网汽车才有期待。
第二个层面是"加入互联网元素的汽车",这里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围绕汽车的业务,比如洗车修车的APP,引导车主停车导航的工具软件等;另一类是以汽车为使用环境的业务,比如视频娱乐、上网互动等软件。
这些业务往往基于某种特定的场景而开发,快速灵活,实用性强;但独立性意味着运营的分散化,即使再小的规模也保持足够的运营资源和技术方面的适配能力,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或者被模仿。
因此,有第三方提供平台,实现多业务的集成整合和服务,目前这一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在技术实现方面,有单纯做集成整合运营的,也有将自身产品和其他业务进行整合的;在合作模式方面,又有"前装"和"后装"等差异。这类平台包括老牌的安吉星,与联通合作的JASPER,也包括新兴的一些车联网业务平台,运营商也在试图深度参与这一领域。
平台对兼容性和适配能力业务要求相对高,而且必须有能力有条件提供更好的运营服务,甚至需要有一定的硬件模组定制开发集成能力,才可能具备竞争力。而阿里与上汽打造的这款RX5,主要的亮点就是对传统汽车进行了互联网的改造、优化和集成,是在常规的汽车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互联网元素而已,虽然与以前的类似产品相比有些许差异,但并不是质变,"全球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的说法着实夸张了些。
第三个层面是"互联网化运营管理的汽车",在实现车厂与车的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对车辆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与管理。比如车辆的磨损、胎压油料的现状、故障告警的触发与排除,都可以实现车辆与车厂的实时信息同步,及时通知车主进行正确操作和合理应对。这些事情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价值大,但客户并不一定能够感知到,所以宣传方面说的也不多。
这是车联网业务的核心需求,然而造汽车是专业的活儿,而提供信息服务也是专业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一方面车辆底层数据是车企的命根子,轻易不敢让外人看到;另一方面根据自身车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有很多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因此在实践方面,往往是车企与某一家平台企业合作,完成对新车型的互联网化升级。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各个车企或多或少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只不过基础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合作单位不一样,于是有了各种花样和差异化。
这次阿里巴巴和上汽联合推出的RX5,就是在长期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质变。这个质变不仅是在技术方面基于YUN OS完成了一整套的技术开发与整合,也包括成立合资公司的商业模式。而拿到车辆底层的基础数据,后面的故事才能讲,才能做,我猜这也是让阿里巴巴如此兴奋的原因。,长春网站优化